学校科研坚持瞄准信息通信科技前沿、聚焦"网络强国"国家重大战略需求、服务"数字经济"高质量发展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,加强"从0到1"基础研究,围绕信息网络、通信技术、人工智能、网络安全、集成电路、文化大数据、空天科技、智慧医疗等关键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,重点聚焦6G智简网络、全时全域光智能互联等方向进行创新策源,实现了众多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新突破,有力服务了"网络强国""文化强国""航天强国""制造强国"等国家战略,科研工作"质"与"量"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。近年来,学校获国家科技发明奖、国家科技进步奖、省部级科研奖励、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、通信学会科学技术奖超百项,居全国高校前列,科技创新的价值贡献度与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。
科教融合资源丰富,基地平台全面开放。
在信息领域建有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(2个牵头建设,1个参与建设)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个、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3个,以及其他各级各类科研基地22个。建有国家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、未来产业数智化实践实训八大平台、科研基础条件平台等20个科教融合创新平台。基地平台的仪器设备、试验数据等科研资源面向学生全面开放,助力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。
科研反哺教学,形式多成果丰。
围绕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,打造以"进实验室一进教材一进项目"为特色的"三进"科教融汇育人品牌,将优质科研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,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。积极打造"探索课堂",科研老师积极参与学生课程教学,覆盖电子与通信技术、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多学科,以项目式教学为路径,强化训练学生创新创造能力。
服务区域发展,创新网络范围广领域多。
学校立足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,以前瞻性视野构建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战略科技力量,先后在粤港澳大湾区、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、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区域落子布局,打造出以深圳研究院、雄安空天信息研究院、成都未来通信研究院为代表的系列高端科研载体,与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中国电信等行业领军企业共建联合创新平台,产学研合作实现全面跃升。学生深度融入信息通信、能源电力等龙头企业合作项目,在产业级工程场域中,解决真问题,真解决问题,实现知识要素到产业需求的有效接轨。